close

1旗山火車站

日據時代日本人為了運送甘蔗、白糖等原料成品,於1910年在番薯寮街(今旗山鎮中山路老街)興建旗山火車站。它曾帶動昔日旗山地區的進步與繁榮,也是當地唯一對外的主要交通管道,後因載客量驟減及維修問題,1978年停駛,僅保留旗山火車站主體建築。

右側站房是一座八角錐屋頂的候車室,屋頂呈麟片狀排列,和左側站房的三角形屋面相呼應,其屋頂瓦片則以菱形排列,屋簷下方則用垂直及水平木條拼貼裝飾壁面。精巧典雅的造型,有如童話故事中的歐式小屋。  

 

昔日的老火車站

o1064403143.jpg  

 

整修後的火車站

1250 040  

 

室內屋頂的木頭構造

9 187.jpg  

 

火車站內部擺設 

1250 159

 

2石拱迴廊

旗山火車站前的石拱圈亭仔腳,是日據明治年間〈1901~1908〉在蕃薯寮廳第一任廳長石橋亨推行的造街計畫時改建完成。

當時的石拱圈做法,是西洋文藝復興時期特有的一種建築工法。這些石拱圈騎樓,外表沒有鋪上水泥或其他磚飾,完全保留石塊的土黃原色。

1250 042    

 

3旗山老街

位於中山路上的洋樓建於1925~1930年間,配合當時實施市街改正建造。

此巴洛克建築街屋之立面常以鋼筋混擬土結構,並以清水磚、磨石子、磁磚裝飾,特別強調柱子、門窗、窗台樣式,更注重「山頭」繁複的裝飾圖案。

旗山農會是目前尚維持營運的唯一古蹟建築。

 

老街

1250 074  

1250 417  

 

農會

1250 068  

 

4天后宮

建於嘉慶二十一年〈1816〉,是本地的主廟。廟宇歷經多次重修,但一直保留閩南廟宇傳統風貌,廟內石雕木刻,材料均來自唐山。

天后宮主祀媽祖,日治末期神像被燒,光復後新刻軟身神像。所謂「軟身媽祖」,係指手腳為活動式。

廟裡有道光二年〈1822〉的匾額『坤德配天』。

1250 122  

1250 078  

1250 107   

 

5護岸

為防水患,於1943年築了這道石頭護岸做為堤防。護案所用石頭係就地取材,內部以大石做底,表面以溪床大小相近的卵石鋪成,它擋住楠梓仙溪的激流,守護著旗山鎮民生命財產的安全。從石頭護岸可以遠眺旗尾山。

1250 163  

1250 168  

 

6 武德殿

武德殿乃是日本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為提倡軍國主義,在各地修建武德殿,供日本軍警與青年修練柔道、劍道的場所。

旗山武德殿興建於1934年,磚造木構,洗石子外牆,造型揉合了唐式與和風建築,典雅優美。但是1994年10月16日一場無名火,燒毀了武德殿,重建時,建築師放棄原本的屋瓦,改以透明玻璃替代,引起地方一片譁然。

1250 131  

 

7聖若瑟天主堂

西元1955年,道明會戴剛德神父來到旗山租屋開教,當時以此為傳教中心,再深入至美濃、六龜等地。翌年第一批慕道者領洗,西元1957年建立第一所小聖堂,兩年後戴神父購地建堂,親口設計興建。

旗山天主堂建築形式有哥德風格,正面兩側為厚重角塔,整體有三層感受,各自以三角牆、圓拱形、高窗及繁複的線條搭配,給人壯觀、宏偉、莊嚴的感覺。 

1250 155

 

 

旗山奇http://www.chi-san-chi.com.tw/8archi/index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沼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